“一带一路”塑造中国经济地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7-05 08:50:00
简介:俄乌冲突导致没有稳定的天然气直接输送到欧洲,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欧洲大量从中国进口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这些产品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输送到西方,能够给中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新的产业转入和新的就业机会,深刻改变中西部地区经济地理,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
作者:鲁政委

中国对美出口放缓 会被对非美国家出口增速抵消

  我将从一个市场关心的数据讲起。相对于去年末和今年初的预期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贸易出口数据客观来说均是超预期的。

图1 今年以来出口增速超预期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超预期的出口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将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金砖四国考虑在内,中国的出口目的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看到,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有所放缓,但是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出口出现了明显上升,东盟和俄罗斯交替成为抵消中国对美出口放缓的力量。

图2 不同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东盟、俄罗斯交替发力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如果按照不同区域的口径进行统计,出口增速最快的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超过100%,对独联体的出口增速超过80%,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增速超过4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速约20%。过去并非重要出口目的地成为今年出口增速较快的亮点地区。

图3 我国对不同地区的出口增速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前段时间有一件广受全球瞩目的事情——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伊朗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此次“牵手”为经济工作者带来了商机。我们在贸易数据中发现了非常突出的变化。

  2023年以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增速远远超过了对全球出口的增速,达到30%-40%。类似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中东国家很有经济实力,恰恰这些国家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基础一般,中国有足够的产能与之匹配,因此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重视。

  2023年以来,市场出现了“中国经济或将步入通缩”的担忧,其中一条逻辑是美国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国要与我国脱钩,中国产品出口受限就会产生通缩。但是就像黄益平老师所言,美国的策略是“小院高墙”,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全面脱钩,只要是局部的、渐进的过程,如果能够妥善处理,我们对美出口的相对减少就可能通过对非美国家出口的相对增加来得到补偿。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对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的中国对美出口减少和对非美国家出口增加进行趋势外推,结论是最近几年我国对美出口的相对减少,都被对非美国家出口的相对增加抵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会通缩的担忧是没有基础的。

图4 中美脱钩与我国出口:我国对非美经济体出口增长抵补对美出口下降而有余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图5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的相对比重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中欧班列将深刻改变 中西部地区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按照地理区域将沿线国家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海上和陆上两部分来看。东盟国家可以被视为由海上丝绸之路联结的主要经济体,其他国家更接近陆上丝绸之路沿线。“一带一路”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这里我更多讨论陆上丝绸之路的部分。

  中欧班列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的历史就是贸易和投资驱动的历史,而贸易和投资的核心是长距离运输工具和长距离通信工具,只有具备这两个要素,才有全球化和驱动全球化的贸易和跨国公司。

  举个例子,如果将分公司设立在很远的地方,运输产品和信息沟通不畅通,那么管理这个分公司就会十分困难。历史上统一的国家也会修建道路通往首都,道路无法抵达的地方,政权管理也无法实现。

  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是马队、马帮的时代,这时候有了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麦金德提出陆权论。后来,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长距离、大运力轮船的出现,可以联结各大洲。美国的战略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控制住海上航运就控制住整个贸易和整个世界。随着高铁的出现,我们再次看到长距离、大运量的东西也可以通过陆上运输,毫无疑问这将会改变经济地理。

  根据中欧班列2021年的统计年报,从2011年到2021年,国内已有91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铁路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5,比海运低8%-20%,时间是海运的四分之一,因此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工业革命之后是海运主导的世界,全球每个经济体经济总量的60%都分布在沿海200公里的范围内,基本上内陆都没有获得充分发展,不只是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面临挑战,美国内陆也是一样,交通对此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未来陆上中欧班列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会改变经济地理,中西部地区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不仅仅是想象,更是一个事实,特别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过程中,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欧洲提出碳边境调节税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图6 我国出口欧盟涉CBAM产品金额


资料来源:UN COMTRADE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图7 欧盟CBAM下,包括陕西在内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资料来源:Wind,各地能源“十四五”规划,兴业研究

  最近几年,随着不断推进“双碳”目标,很多省区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有下面几个例子:

  一是云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基地。有色金属脱碳的唯一办法是使用绿色电力,“双碳”影响了市场的预期和经济的发展。

  二是内蒙古过去火电很便宜,现在光伏风电也很便宜,在包头形成了一大批光伏生产企业,号称“亚洲硅谷”。

  三是新疆的光伏企业也非常多,同样因为电费便宜。

  四是河南纺织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福建的运动鞋服之前很有名,发展得很好,但随着当地的劳动力优势不再明显,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市场;福建很多本土品牌并购了欧洲品牌之后,将生产厂设置在河南,因为河南土地便宜、人口众多。

  上述案例表明中国的经济地理情况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东西协作”。东部沿海有哪些产业可以转到西部呢?在欧洲碳边境调节税的背景下,考虑到西部富风、富光,新能源比较丰富的情况,可以把过去在东部沿海的高能耗、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用绿色的电力进行生产,产品通过火车运往欧洲。整个生产过程碳排放更低,运输也是绿色的。

  欧洲的碳边境调节税是对中国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推动力量,同时也会深刻的改变中国的经济地位。碳边境调节税第一阶段影响最大的是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这些恰恰是我国中西部比较丰富的资源。

  俄乌冲突导致没有稳定的天然气直接输送到欧洲,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欧洲大量从中国进口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这些产品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输送到西方,能够给中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新的产业转入和新的就业机会,深刻改变中西部地区经济地理,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


作者鲁政委系CF40特邀成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为作者在第三届“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高峰论坛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的西部开放水平提高”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