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资产配置进程对比及对中国市场的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10 10:25:00
简介:通过回顾我国房地产历史,总结出中国金融市场过去20年的主要特点是房地产持续超配与金融资产占比逐步上升并存。同时,对比以美国为主的海外金融历史,发现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性。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展望中国近年来的市场情况,发现我国分别在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三方面有了深刻变化。最后,基于上述内容,分析中国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建议。
作者:翟晨曦
提要:通过回顾我国房地产历史,总结出中国金融市场过去20年的主要特点是房地产持续超配与金融资产占比逐步上升并存。同时,对比以美国为主的海外金融历史,发现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性。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展望中国近年来的市场情况,发现我国分别在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三方面有了深刻变化。最后,基于上述内容,分析中国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建议。
我分享一下关于人口结构变化下资产配置的思考。具体分为三方面,第一,中国资产配置的历史进程。第二,海外金融资产配置的进程。最后,中国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及相关投资建议。
历史回顾:房地产持续超配与金融资产占比逐步上升并存
客观来说,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已经进入了拐点阶段。该领域在最近5-10年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从不动产到金融资产,中国居民财富的迁移正式进入拐点阶段。这是个人、机构投资人、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都关注的一大选题。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金融市场过去20年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房地产的持续超配是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典型特征。这可能和我们农耕文化占主导有关,在“居者有其屋”观念的影响下,人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整个东亚经济体的房地产(资产配置比例)都比较高。这和以海洋文化为主的经济体有明显差异。2000年前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那时候房地产的占比约80%,现在逐步降到65%-70%。特别是2017年至今,房地产占比降幅明显。第二,过去10年金融资产的占比整体提升。第三,在整体提升的过程中,净值型产品,包括股票及银行类理财的占比的提升比较明显。
通过对比不同经济体房地产占比情况,我们发现美国市场房地产占比较低,不到30%,日本房地产占比一度较高,但现在也不到30%。中国的房地产占比目前在65%以上,对比美日来说总体仍然较高,但在中国居民资产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那么,中国房地产配置如此高的原因是什么?如潘东总所言,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是城市化和城镇化。过去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不到40%提升到现在的60%以上,这不仅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大途径。当然,外汇占款的提高、货币流动性相对充沛也是客观原因。
海外视角:美国居民资产配置百年变迁
据中金公司分析,近100年里,美国居民对非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配置比例波动下降,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波动提升。美国整个居民的非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配置比例,从高峰时的40%,波动下降到25%左右。而美国的金融资产占比非常高,达到70%。但我也赞同前面一位嘉宾的观点: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占比较高的资产配置比例,未必适合于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但其配置资产占比变化的趋势可能对我们有一定参考性。
首先,美国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越来越均衡,具体体现为居民的金融资产占比中,股票及股票类相关的养老金占了将近一半,显著高于中国市场,但这是经过多年发展的结果。与此同时,共同基金包括养老金相关的产品及股票,是年均复合增速最快的金融资产类别,高于金融资产的总体增速。这一类产品的复合增速达到近10%,超过金融资产复合增速的7%,呈现了非金融资产占比持续下降的特点。因此,美国市场的趋势变化值得我们参考,他们也经历了时代变迁,比如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监管政策、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从美国市场的阶段变化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市场的影子。
第一阶段,1946-1964年:标准化金融产品配置比例上升。1960年前后,美国标准化产品上升迅速,进入分业经营的阶段。该过程与我国2018年颁布资管新规的变化高度相似,在这前后,中国可配的资产变化很大。这是我们可以思考和对标的一点:随着净值化产品的比例提高,居民配置的产品会更多还是更少?就美国的情况来看,标准化产品的占比和波动都会提升。
第二阶段,1965-1980年:货币市场基金兴起,第三支柱建设起步。货币基金的大幅提升和它的利率市场化有关。相较而言,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上成熟了,过去公募基金发展中,占比增幅最大的是货币基金,今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但公募的规模总体还在上升,主要是因为货币基金起作用,可见货币基金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1981-2000年:养老金与共同基金相互促进。上个世纪70年代到2000年,美国养老金的崛起和共同基金的崛起过程完全匹配。但同样的情况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另外中国本次实行的养老金是全市场链条的,即银行理财、保险养老、公募基金等各类资产都放开了养老类产品,有多种类别。养老金的放开会导致整个金融资产占比提高更多,这点与美国保持一致。在美国市场上,养老金占比、权益占比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超过了30%。也就是说,最终养老金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占比会达到较高水平。相比之下,中国还有很大空间。
第四阶段,2001-2021年:金融资产配置趋于均衡。最近10年,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其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剧烈的变化。
中国的变化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观察海外市场中劳动力人口(20-55岁之内的人口)占比和不动产占比的关系会发现,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不动产的占比在下降。中国劳动力拐点发生在2015年前后,于是在2017年中国不动产占比出现了拐点式下行。
最后,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过去5年,中国房地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市场这几年也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金融资产供应。除了需求维度外,供应维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中国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
首先,低利率环境可能会促使居民转向多资产配置。当前我们处于偏低利率环境中。尽管最近由于疫情放松、房地产政策转向等等,利率出现了反弹,但我国处于经济从基础设施拉动转向科技拉动过程中,我们将会经历一段长周期的经济转换期,利率很难大幅回升。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会导致偏低利率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居民很难在纯利率类资产当中获得足够的回报。比如,10年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依然没有反弹到3.0%以上;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一样,我们则需要在低利率环境下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资产和策略。
其次,中国已经进入到人口拐点,那么到何时会出现稳定结构?这要看未来哪个阶段的老龄化程度提升得最快。数据显示,2025年前后可能会成为本轮老龄化的平台期。
第三,不动产的下降已经在趋势中,可能需要3年左右达到平衡,即居民资产中不动产占比可能继续降低5-10个百分点。
第四,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资管新规之后这一点表现非常明显。中金预测,未来10年,家庭居民资产增幅可能会翻倍,平均增速达到10%左右。补充一点,金融资产提升的过程中,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加(包括新兴阶层的增加),人们会对权益类资产提升偏好,但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为了养老的预防性储蓄和投资需求也在增加,这表明人们需要更多、更稳定的回报,这就会压低权益的长期需求,对偏低风险的稳健资产和绝对型回报策略的需求反而会更大。
第五,养老金需求持续提升。
第六,机构化、专业化需求提升。市场的机构化趋势非常明显,个人在A股投资当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第七,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占比提升,现在A股上市5000多家,公募基金达到1万只,供应充分。
第八,全球化配置意识与需求提升。目前来看,中国的海外投资占比非常低,未来该比例也会提升。
最后,在上述趋势之下,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投资者可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中国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关注相关投资机会,包括资管及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上市企业;二是在改革助力下,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将继续扩容和“提质上量”,对投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市场利率会有起伏,但偏低利率可能不是短周期的现象,资产管理机构要思考这一点的中长期影响并做好准备;四是机构化趋势已经初步展现,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强化;五是对资管机构来说,养老金业务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时期;六是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
本文为原新华基金董事长翟晨曦在2022年12月11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富管理”之外滩青年圆桌“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的资产配置策略”上所做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