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以积极心态化危为机

发布时间:2022-12-10 11:05:00
简介:从金融角度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在于持续做大养老金规模,形成长期资本,并通过科学配置,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政府应构建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加快养老金积累速度。二是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三是优化养老金投资布局,抓住老龄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作者:陈文辉

  提要: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长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口老龄化只是其副产品,是发展中必然要面临的灰犀牛风险。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各界共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金融角度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在于持续做大养老金规模,形成长期资本,并通过科学配置,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政府应构建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加快养老金积累速度。二是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三是优化养老金投资布局,抓住老龄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作出全面部署。我将结合学习二十大精神,谈几点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一、长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口老龄化只是其副产品,是发展中必然要面临的灰犀牛风险

  在古代,人类预期寿命长期稳定在30-35岁。工业革命兴起后,技术进步使人类社会大面积消除饥饿,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成倍增长。到2019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3.3岁,较1990年时增加了9岁。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普遍迈过80岁的门槛,比低收入国家高出至少10岁。长寿已成为衡量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能力的重要标志。

  预期寿命的增长带来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普遍出现下降,导致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形演变为柱状结构,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趋于均等,老龄人口占比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是很多潜在经济社会问题背后的诱因,是不可不防的灰犀牛风险。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正式进入老龄社会,但同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已经非常接近于零增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有关机构预测,中国从老龄社会到超老龄化社会(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只需要9年。相比较而言,日本用了12年,法国和德国分别用了28年和36年。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可能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剧烈,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二、老龄化既是问题,也是机遇,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才能化危为机

  老龄化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利弊,有助于我们树立积极的老龄观。

  社会生产力方面,老龄化将直接减少社会劳动力的供给,降低年轻劳动力比重,弱化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降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但老龄化往往伴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升,预期寿命的延长促使年轻人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消费方面,老年人消费欲望和能力大都低于年轻人,老龄化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下降。但随着老龄产业的发展,养老服务、老年休闲等新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长,弥补因老龄化降低的社会总需求。

  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由于劳动者年龄结构老化,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具有新知识和技能的年轻劳动力数量不足,而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培训的难度和成本均比较大,这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低端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倒逼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储蓄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是进行储蓄的主体,劳动力减少会直接导致储蓄水平的下降。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和预期寿命延长,年轻人有更强的动力进行储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老龄化对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

  财政方面,老龄化导致创收人群数量下降,政府税收减少,同时增加政府在基本养老金、保险补贴和医疗方面的开支,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带来了改革动力,促使我国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制度,提升社会福利和效率。

  总而言之,老龄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养老账户资金缺口的不断扩大,而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却是为了解决缺口问题,需要积累大量资金,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本支持。目前,中国养老金规模(包括战略储备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合计已超过10万亿元,约占GDP比重的10%,但这仍是远远不够的。参照国际经验, 2019年OECD的36个成员国中,养老基金占GDP比重平均为49.7%,有8个国家超过100%,其中美国134.4%,因此若按养老金规模达到GDP的50%测算,五年后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理论上应达到70万亿元。这一目标若能真正实现,则既能为全体国民提供充足的养老保障,又能支持经济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长期资本。

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共同迎接老龄社会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应一起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发挥老龄人群这笔宝贵社会资产的作用,努力化危为机,推动社会进步。从金融角度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在于持续做大养老金规模,形成长期资本,并通过科学配置,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政府应构建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加快养老金积累速度。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业务全面启动,有关机构和专家按现有政策测算,5年后个人养老金规模大概将处于0.5万亿-1万亿元区间,这仍与国际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个人储蓄存款在10万亿左右,如果能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将其中30%-40%转化为养老金,五年后就能形成20万亿长期资金。此外,根据我们的测算,2035年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储备基金)合理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这一水平仅靠投资增值很难达到,需要政府进一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

  二是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当前全国共有12.58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2984万人,积累资金规模2.8万亿元,覆盖面和资金体量都有较大提升空间。美国第二支柱总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占全部养老金的57.5%,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此外,美国第二支柱也是私募股权基金重要的出资人,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长期资本不足,与合格LP资金过少不无关系。

  三是优化养老金投资布局,抓住老龄化带来的投资机会。老龄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而养老金具有长久期的特点,可以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前投资布局相关产业。比如,随着寿命延长,癌症病发率显著提高。过去十年,几乎所有国家的癌症新发病例数都在增加。科学家估计,男性在一生中罹患癌症的几率是1/3、女性为1/4。幸运的是生物、化学、计算机等底层学科进步,推动医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生物制药在癌症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吸引大量人才和资本,成为医药创新的高地。又如,老龄社会对保健、康养、护理等需求将大幅攀升,带动老年消费、助老服务等老龄产业快速增长。养老金提前布局银发经济,既有可观的预期收益,还能为社会增加医疗、保健和老年服务的供给,为迎接老龄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持续上涨的人工成本将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迁出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工业领域加快数字化改造进程。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契机,不断提高工厂数字化水平,将AI技术和大量工业数据相结合,逐步推进生产智能化、无人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一个规模很大、确定性很高的赛道,适合养老金投资布局。此外,还有其他的新兴产业也适合养老金长期资本投资,可选择范围广阔。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用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利用科技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本,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期待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携起手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老龄化,努力做大养老金规模,培育支持新产业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对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为CF40学术顾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在2022年12月11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富管理”上所做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