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发展中的全球合作
发布时间:2022-12-10 11:40:00
简介: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多边平台建设将为跨境支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多边平台是跨越不同管辖区的支付系统,可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和更包容的跨境交易,在未来也会增加信息传递、清算、结算以及流动资金等功能。在多边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公共部门提供并建立全球通用的规则和基础设施来支撑,其次需要有强大的私营部门参与提供创新动力。多边平台中的智能合约可以在跨国交易的各方之间建立信任,推动建设真正支持全球跨境支付的共享平台。
作者:Tobias ADRIAN
提要: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性和概念性的研究,第二个阶段更注重细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用例,并考虑设计方案在发行后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整体来看目前各国正处于第二阶段。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如央行数字货币的采用率与银行去中介化风险、提供服务的私营公司盈利与消费者成本等。同时,央行数字货币建设也需要注意区分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注重平衡好私营部门创新、监管力度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注重加深跨国合作。
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多边平台建设将为跨境支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多边平台是跨越不同管辖区的支付系统,可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和更包容的跨境交易,在未来也会增加信息传递、清算、结算以及流动资金等功能。在多边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公共部门提供并建立全球通用的规则和基础设施来支撑,其次需要有强大的私营部门参与提供创新动力。多边平台中的智能合约可以在跨国交易的各方之间建立信任,推动建设真正支持全球跨境支付的共享平台。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
近年来,各国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目前各国央行对此都非常谨慎,取得的成就也有较大差异。从全球进展来看,我们可以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性和概念性的研究,各国央行开始讨论,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第二阶段更注重细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用例,并考虑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方案在发行后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例如,各国央行正在尝试通过对数字钱包中可存储的央行数字货币数量设定上限,来控制银行挤兑和银行去中介化的风险。
在第一阶段发现的潜在风险,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央行对数字货币的信心,因为这些潜在风险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加以解决。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当前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了解正在更加深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最终会决定发行数字货币。许多国家的央行强调,目前还看不到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迫切需要,但他们正在构建相关能力,以便在未来有需求时能够开始发行。
目前整体上看各国正处于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各国央行也获得了更多的切身体验。一些国家,如巴哈马、尼日利亚和牙买加已经发行了央行数字货币,中国和东加勒比货币联盟(ECCU)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试点工作。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国家的央行正在试水,具体方式包括概念验证、构建央行数字货币的工程原型等。目前相关技术试验的范围是相当大的,而且情况与几年前有很大不同。
当前发展央行数字货币的重点问题
目前,各国央行越来越强调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以及更加关注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的重要作用,互操作性可以让今后的跨境支付更快速、更便宜。除此之外,各国央行还有许多开放且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很多问题还涉及到了当前政策的权衡,央行可能需要平衡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例如,各国央行正在探索避免金融去中介化的方法。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的采用率不够高,那么将无法有效实现政策目标;而如果采用率提高,则会带来银行去中介化的风险。因此,央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央行数字货币的采用率达到一个合适的范围,从而既能实现政策目标,又不会对银行造成去中介化的风险。
央行还需要兼顾一些特定的私营公司的商业模式,这些私营公司将成为支付服务的分销商和央行数字货币的供应商。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如何保证这些私营公司获得足够的利润,同时不使支付系统变得过于昂贵,让商家和消费者的成本过高。我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入门门槛很低的平台,以供支付服务提供商进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央行需要私营部门和新兴企业的创造力来不断优化支付服务。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如何激励信贷服务供应商进入市场,并不断提供创新活力。这实际上仍然是央行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上述问题同样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央行,我们需要将其视为一项巨大的全球事业,携手合作,分享信息和进展以及所知所感。我认为像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可以在缩小国家间差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当交流思想和见解的平台。一国的央行不应重复其他央行犯下的代价高昂的错误,而应该借鉴同行的经验。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早期科学家为牛顿的理论构建做了重要铺垫,而今天当我们谈到央行数字货币时,也应该有同样的心态,希望通过合作,也相信通过相互的学习,央行数字货币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发展央行数字货币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区分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在许多新兴市场,针对个人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提高金融包容性,但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将会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机构的央行数字货币与针对私营部门的代币化存款相结合的形式。稳定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代币化存款。理论上讲,在相关的政策框架下,银行也可以发行代币化存款。二是注重平衡好私营部门创新、监管力度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信任是金融系统的基础,而信任的产生则源自私营部门的创新,监管框架的完善,以及央行的流动性。因此我认为,在这三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是加强信任的唯一途径。且过去两个月的事件已经清楚地表明,目前的加密货币体系存在信任问题。三是注重加深跨国合作。跨国服务是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关键,各国必须深化合作,才能建立高效、普惠的世界金融体系。
加快建设安全稳定的跨境支付多边平台
多边平台建设将为跨境支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加密货币的体系本来是有希望可以解决跨境支付问题,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即使目前巨大的监管漏洞能够被完全堵上,但由于加密货币价值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高耗能问题,加密货币今后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加密货币发展的意义仅仅在于敦促我们警觉跨境支付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加密货币的一些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公共政策目的,一部分可以用来改善现有的安排,另一部分可以用于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即利用新技术搭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多边平台,能够提供新的功能,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和更包容的跨境交易。原则上,多边平台可以在区域层面上建立。例如,在亚洲建立一个多边平台,在拉丁美洲也建立一个,同时这些平台又可以通过治理机制连接起来。在理想情况下,全世界可以只用一个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集中于多边平台。从理论角度来讲,多边平台在未来也会增加信息传递、清算、结算以及流动资金等功能。
多边平台是跨越不同管辖区的支付系统,需要通用的规则和基础设施来支撑。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平台,也有许多平台正在测试中。其中包括国际清算银行的多边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这个平台连接了许多亚洲国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平台是顿巴项目(Project Dunbar)。新的多边支付平台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的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一是支持各国央行发行的货币,二是使用共同帐簿系统,能够满足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AML/CFT)的政策要求,也能使用智能合约来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多边平台能够帮助加密货币的技术用于各国央行,我们可以沿着这些思路开发出许多解决方案。加密技术可以调和数据主权和数据完整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各国共享一个账本,但个人数据仍然归于各国所有。当然这需要各国提高对这些平台的治理能力。
多边平台搭建的关键在于要有非常强大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部门的任务是提供基础设施,提高互操作性,确保数据管理,支持各国的反洗钱与打击恐怖主义措施。而私营部门则应该负责创新,如开发API、插件等。换言之,这个系统的基本架构由公共部门提供,而重要的商业创新将由私营部门完成。基本架构就像是一个骨架,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可以添加跨境合同、交易、智能合约等功能,可以开发股票、债券、衍生品、期货等产品。在这个意义上,它的用途不一定只限于外汇交易。
最后,多边平台中的智能合约可以在跨国交易的各方之间建立信任,而不需要一个受各方信任的中介机构的参与,有助于各市场的开发,创造市场流动性,并实现更便宜的跨境转账。当然,目前这一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我认为事态发展的方向与私营部门目前努力的方向非常接近,跨境支付变革的潜力是巨大的,未来我们将有第一个真正支持全球跨境支付的共享平台。
本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及资本市场部主任Tobias ADRIAN在2022年12月11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金融科技:数字技术释放数字生产力”之外滩圆桌“央行数字货币:趋势与前景”上所做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