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聚焦制度型开放
发布时间:2022-12-10 12:20:00
简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稳步扩大市场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对于如何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是建议持续推动境内、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二是建议着力推动国内要素市场互通互联。下一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金融市场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作者:霍颖励
提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稳步扩大市场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对于如何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是建议持续推动境内、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二是建议着力推动国内要素市场互通互联。下一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金融市场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围绕今天大会的主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进展。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7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简称《引领区意见》),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战略擘画,赋予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一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外汇交易中心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引领区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方面,研究探索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扎实推进法律法规、制度规则、业务方案等的研究论证工作;推出人民币对小币种的区域交易,丰富外汇市场期权品种;推出绿色债券、信用违约互换相关指数交易等。在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方面,2021年9月启动债券通“南向通”,为境内机构开展全球债券投资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渠道,实现银行间市场双向开放。2022年7月与香港交易所签署“互换通”框架协议,正按计划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与有关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共同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准备工作,2022年1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暂行办法》发布,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聚焦制度型开放。
近年来,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体系和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境外市场参与主体和投资渠道逐步扩大,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品种也不断丰富,渐进式、管道式开放逐步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基于我们的工作实践,也深刻体会到金融市场渐进式、管道式开放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选择。特别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连通了境内外市场,境内外投资者在不改变自身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一点接入、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投资的便利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主渠道。
比如,2017年7月推出债券通“北向通”以来,不断畅通开放渠道,已与三家境外主流交易平台全部连接;与此同时,我们重视与国际规则接轨,基于国际市场规则,推出了交易分仓、特殊结算周期和循环结算、国际付费模式、收盘价交易等。这些交易机制方面的有益尝试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北向通”达成的交易快速增长,目前在全部境外投资者债券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
2022年以来欧美通胀高企,美联储多次大幅度加息,中美利差由正转负,叠加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有所下降。据我们观察,近几个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放缓,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除了个别月份,外资基本上都是净买入债券。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决定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因素是多维度的,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他们的投资行为更易受到自身的交易惯性、全球金融风险等因素影响,同时还会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则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可预期等因素。
基于这些情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稳步扩大市场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整体规划、统筹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开放政策和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开放生态。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广中国特色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第三,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上海要全面提升服务能级和全球竞争力,不仅对外坚持高水平开放,还要对内着力推动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
完备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能级,是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受监管环境、技术进步、市场演变等因素推动,近年来国际主要交易平台、交易所、金融基础设施之间在资源整合、联通合作、集团化运营等方面不断推进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服务内容,高效衔接交易、清算、结算等业务流程,极大提高了市场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中央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如何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建议,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境内、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推动国内要素市场互通互联。
在对外联通方面,不断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拓展市场交易基础和投资产品。2022年7月,我们在“债券通”开通南北双向交易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债券跨境认购业务,实现了跨境认购全流程电子化,将债券市场开放从二级市场拓展到一级市场,今后随着“互换通”等开通,将继续扩展到衍生品市场。
在对内联通方面,不断加强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联通合作,畅通市场要素和资源流动,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的原则,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具有各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银行间市场更具批发市场特征,更体现货币市场功能,目前银行间人民币市场日均成交超过7万亿元,其中回购交易占比75%。银行间市场利率债流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交易所市场贴近上市公司,公司信用类债券流动性高。两个市场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按照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我们将继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联通,更好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要素的畅通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便捷、更加高效、更有韧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服务,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竞争力。
第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金融市场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随着科技进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市场广泛应用,正在重塑金融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机制,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和服务。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了价格发现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扩展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外汇交易中心的本外币交易系统,经过多次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系统架构自主设计。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全面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开放型的交易框架,全面开放接口,既支持交易前风控、交易后数据处理,又支持自动化、程序化报价交易。
扎实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分析、隐私计算等技术,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数据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加强异常交易识别与市场风险预警,全景展示市场走势、立体呈现交易行为,提升监测分析质量。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继续深化先进技术研究运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推进高效算力体系布局;充分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本文为CF40理事单位代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在2022年12月9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所做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