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辑(总第47辑)

发布时间:2021-06-28 17:55:00
简介:
作者:

金融与科技·专辑

科技与资本/陈元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金融机构/黄益平 等

数字化转型之对公业务新课题/刘晓春

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国内外监管新进展/孙天琦

金融科技与银行价值链的重塑/刘春航

数字货币:重构金融生态体系/钱军 等

科技与资本

陈元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不足,既缺乏长期稳定的债权性资金来源,也缺乏成熟的股权融资市场支持企业创新。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的支撑能力,必须提高对科技与资本关系的认识,促进二者有效结合。

科技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它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信赖所产生的社会共识。科技领域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支持科技发展的实践表明,科技信用中蕴含的融资功能应以股权融资为主。科技资本是科技信用与资本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科技信用对科研进行投资并预期实现增值的资本形态。

科技创新链涉及节点、要素、链路等概念。我国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实力仍然较弱,突出体现在基础科研相对薄弱,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点之间、链链之间条块分割,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还有待优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短期与长期的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也有局部与整体的矛盾。解决矛盾需要一种体现社会整体意志且自身具有强大实力的要素——国家信用。

基于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我们可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链网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它以国家信用和科技信用为依托,有机结合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将国家信用注入科技研发全过程。科技链网的上游研发段,应实现从以财政拨款向股权融资为主转变,股权资金要向平台和领军企业配置;科技链网的下游市场段,以信贷资本或短期高收益资金为主,主要目标是确保上游布局得以实现最终产品,完成技术到收益的转化,并反哺上游,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

实施国家信用链网化融资模式的挑战,一是资金来源问题,新模式需要以国家信用为依托的长期、稳定的股权证券工具支持;二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上对科技和资本的融合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国家信用 科技信用 科技资本 科技链网

注:作者陈元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主席。

本文根据作者在CF40 内部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是开发性金融研究之一。作者感谢评审组各位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提供的有益补充。评审组专家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湘穗、孔丹、叶甜春、许善达、杨宏伟、肖钢、吴国盛、吴玲、邱旭生、沈文京、张国旗、张明喜、张晓慧、易比一、郑敏政、封松林、高坚、黄海洲、曹立、曹健林、董保存、蒋林承、曾力宁、谢平、简练、潘教峰、薛强、穆荣平。

全文链接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金融机构

黄益平 等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在催生新兴数字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交易最大的难题在于处理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我国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注:本文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 课题“数字金融如何改变金融机构”的部分成果,课题负责人为CF40&SFI 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苟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邱晗。

全文链接

数字化转型之对公业务新课题

刘晓春

摘要: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数字化技术围绕着业务进行,不能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只有深刻理解新形势下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从企业集团的形态、新兴行业和产业、新商业模式和新上下游关系、金融生态的变化和绿色信贷五方面剖析了新形势下银行对公业务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给风险评估带来挑战,也给业务创新提供机会。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本文也对如何实现有效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对公业务 数字银行

注:作者刘晓春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全文链接

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国内外监管新进展

孙天琦

摘要:储蓄存款涉及广大储户的基本权益以及社会稳定,应受到严格监管。对于银行和互联网平台而言,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时,必须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底线。本文从行业现状出发,分析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中小银行数字平台存款、银行和平台联合贷款的风险和监管现状,指出了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详细梳理了国际社会对中介存款和问题银行的监管规定和实践。最后,本文提出了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平台和银行存款业务面临的五大新问题,再次敲响“风险”与“合规”的警钟。

关键词:互联网存款 数字经济 监管政策

注:作者孙天琦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全文链接

金融科技与银行价值链的重塑

刘春航

摘要:金融科技深刻改变了银行的竞争环境,银行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严峻挑战,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传统银行加速战略调整、推动数字化转型,为了快速获取必要的金融科技能力,银行在前台、中台、后台都开展了与第三方科技企业的业务合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业务流程和底层业务逻辑。金融科技也正在对全球银行价值链结构及其风险特征产生深刻影响。银行价值链中的活动,由封闭的自我循环转向在对第三方开放的合作平台上进行。未来银行价值链重构存在多种可能路径,此外,银行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活动存在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新的经营环境也使银行面临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内涵和外延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应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银行监管框架和模式进行评估,以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键词:金融科技 银行价值链 银行监管 

注:作者刘春航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主任。

本文为作者的学术思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原文刊载于《金融监管研究》2021 年第1 期。

全文链接

数字货币:重构金融生态体系

钱军 等

摘要: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之一,数字货币近年来受到全球持续关注。首先,跨境支付是数字货币重点发挥作用的应用场景,面对新型跨境支付场景的小额、高频特点,数字货币在提高交易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交易便捷度,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RCEP 的签署,亚洲和亚太地区的跨境支付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结合人民银行CIPS 系统为承接这一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也需要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市场主体的积极配合。其次,不同于传统电子支付依赖金融中介构建账户体系,数字货币由发行主体直接建立账户体系,从而实现了交易即清算功能,降低了传统电子支付的结算成本。但数字货币既未改变货币的信用本质,也不能改变主体信用需要微观审核甄别的核心逻辑。最后,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数字货币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机遇,人民银行应当积极寻求与多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合作,探索和推动数字金融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的加强。

关键词:数字货币 跨境支付 国际货币体系

注:本文作者为钱军、顾研和黄毅,钱军系复旦大学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教授、执行院长;顾研系复旦大学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助理研究员;黄毅系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及发展学院讲席副教授。

全文链接